近年来,凯里市牢牢环绕资源、客源、做事三大要素,用晴天然珍宝和文化宝贝“两个宝贝”,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凯里、喜好凯里、旅居凯里。
相约凯里,诚邀您走进“苗侗明珠”,来一场慢节奏的心灵之旅,在山水田园和民族文化中尽情徜徉。

慢游凯里好山好水,处处皆能让您畅享水秀山明

500多年前,被贬谪的王阳明踏上了贵州的“悟道”之旅,一起上郁郁寡欢的他,却因到凯里而喜,“流连久之,不忍去”,“水秀山明”成为阳明师长西席对凯里这片地皮最好的评价。

水之秀汇聚于“一江一河”

旅居贵州凯里 享受美好生活

净水江,一条穿流过城的母亲河。
也只有江水足够清澈,才敢于命名为“净水江”吧。
闲坐吊脚楼、斜倚美人靠,看净水江碧波荡漾,畅想着古老的故事。
当年,王阳明是否“泛舟净水江、悟道清平卫”,已未可知。
但他乘舟而来,寄情山水、踏歌而行,在清平卫流连、赏景、泛舟、思虑,终极在龙场大彻大悟却是事实。
望着碧蓝深邃的净水江,遥想阳明师长西席悟道情景,心情为之豁然开朗。
净水江还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红军长征在沿岸留下了赤色足迹。
若是再来一场城市漂流,动时激情澎湃,静时感悟人生,定让您不虚此行。

巴拉河,苗族传说中天上的河流。
梦幻巴拉河一河连七寨,养育着沿岸南花、季刀、怀恩堡、腰洛等村落寨的苗族同胞,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寨群落。
在这里,可以领略到苗族千年迁徙的艰辛业迹,触摸到中华民族“三祖文化”之一——蚩尤文化的脉搏,品味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习俗文化。
在这里,夏日可尽享房车露营、星光露营、驴友驿站、河边烧烤带来的轻松愉悦,竹筏漂流与两岸自然风光融为一幅和谐共生的山水画卷。
在这里,可吃田舍饭,喝田舍水,住田舍屋,洗田舍澡,体验和美村落庄的“自然生活”,让怠倦的心灵在青山绿水中得以“开释”。

“山之明”潜藏于万山之间

喷鼻香炉山,被誉为黔阳第一山,因形似喷鼻香炉而得名。
终年云雾环抱、恍若瑶池,是不雅观云海翻滚、赏日出日落之美的绝佳不雅观景台,每年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踏上这趟心灵与自然的重逢之旅,“打卡必到凯里喷鼻香炉山”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登喷鼻香炉山,可见奇山异石与神仙洞交相照映,九十九屯坎更添神秘色彩。
当地传说,登喷鼻香炉山好似从人间出发,爬上九十九屯坎,通过南天门,就进入了仙界,故有“登了凯里喷鼻香炉山,人生顺利过难关”之说。

小高山,则是休闲散心的好去处。
清晨,沿着小高山健身步道旭日而行,享受着俏丽风景的渲染和运动带来的快乐,登顶之时,整座凯里城尽收眼底,与喷鼻香炉山遥相呼应。
每当夜幕降临,小高山顶汇聚着渴望夜景的游人,后备箱集市更是为夜生活增长了无限乐趣。
长岭岗犹如一条长龙,又似一道“天然樊篱”,守护着凯里南大门。
牛角坡上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娇艳迷人,期待游客来上春山。
乌鸦坡上的古沙场遗迹穿越了数百年的光阴,登临凯里高峰,回顾历史沧桑,但见天地之间,莽莽苍苍、群山连绵、千山万壑,尽入眼底。

慢赏凯里民族文化,时时皆能让您尽享人文芳华

千百年来,凯里各族公民依山而居、傍水而栖,躬耕垄田于苗岭山麓,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奇不雅观。
来一场特殊的文化之旅,深度感想熏染“返璞归真,回物化然”,徜徉在“人类怠倦心灵栖息的家园”,凯里是您的不二选择。

这里的民族村落寨充满神秘感。
贵州曾入选《纽约时报》环球最值得到访的52个旅游目的地,正是由于苗侗村落寨慢节奏的舒适生活和最淳厚的真实感。
楠木之乡情郎苗寨、刺绣之乡青曼苗寨宛若长岭岗下一对守护彼此的恋人。
南花苗寨,巴拉河边的明珠,长裙苗在这里过着“天人合一”的生活。
走在季刀苗寨,看百年粮仓、踏百年步道、听百年古歌、望百年古树。
营盘梯田,层层叠叠,犹如“上帝之手”绘制的油画,是为数不多的城市梯田。
将军故里瓮港村落,人杰地灵的代表,曾先后出过6位将军。
西家石龙寨因十大石景得名,有“十龙归位”之称。
诗意洛棉慢仙谷、盐井烟火集、棉席牧野谷、古村落角冲依稀可见清晨捣衣的场景,感想熏染原生态的朴实生活,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真。

这里的民族文化彰显幸福感。
凯里公民酷爱过节,小节每天有、大节三六九,数得出名字的节日就达154个,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有“百村落汇演”的传统。
以鼓藏节、苗年节、芦笙节、爬坡节、四月八、吃新节最为隆重,甘囊喷鼻香芦笙节、喷鼻香炉山爬坡节最为热闹。
少数民族天生具有歌舞的基因,用本地人的说法便是“能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舞蹈”,节日活动上苗族男女对唱苗歌,芦笙场上婀娜多姿的苗族姑娘踩着芦笙节奏翩翩起舞,芦笙悠扬“笙”声不息,苗族飞歌“飞”进万家。

斗牛是节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白午斗牛城、华恺斗牛城和民间举办的斗牛赛事,汇聚了苗侗公民的激情亲切期盼,在叫嚣声浪中,斗牛英姿成为他们独占的精神图腾。
外地人对苗族的第一印象,便是精美的苗族衣饰、博识的民族技艺。
苗族艳服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籍,芦笙制作、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铸造等民族工艺堪称一绝。
每逢节庆喜事、欢迎贵客,激情亲切好客的苗族同胞穿上华美的民族衣饰,来一场“高山流水”,用最高的礼仪欢迎八方来宾的到来。

这里的民族建筑独具艺术感。
凯里的建筑极具特色,授予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具有显著的民族元素符号,竹苞松茂的民族建筑让凯里荣获“中国民族精良建筑之乡”的称号。
最为范例确当属风雨桥(风雨长廊)、吊脚楼、鼓楼。
净水江风雨桥是“天下上最长最宽”的风雨桥,溜达在凯里大街小巷,只要有桥、公园和广场的地方,便可见到风雨桥(风雨长廊)。
紧张由木料筑成,桥顶盖瓦,形发展廊式走道,檐角飞翘,顶有银角等装饰,在少数民族的影象里,这是情侣溜达、苗歌对唱、休闲不雅观景、消食闲走的利益所。
吊脚楼因时制宜、依山而建,苗族、侗族先辈们战胜了黔地繁芜的环境,用自己的聪慧和古老的履历创造了吊脚楼,楼上安居、楼下堆杂,冬暖夏凉、防水防潮,整体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鼓楼是苗侗村落寨的地标性建筑,是村落民集会、休闲等社会活动的中央场所。
每当闲时,大家聚于鼓楼,或是唱起侗族大歌,或是扬起芦笙,悠然自得。
凯里市休闲广场、公园、高速路进出口、高铁站口等地随处可见鼓楼,寄托着凯里公民对付美好生活的神往。

这里的文化传承蕴含厚重感。
千百年来,多民族文化在凯里交融、交汇,留下了弥足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凯里多元的文化传承。
清平文化。
在王阳明预言清平“嗣当人文蔚起”之后,凯里地区创下了“明清四翰林、十四进士、二解元、百名举人”的文化辉煌。
个中以孙应鳌的造诣最高。
孙应鳌,王阳明再传弟子,“黔中王门”代表人物,官至工部尚书,是贵州建省以来的第一位帝师、第一位天下士子师。
作为明代名臣大儒,其学术思想自成体系、影响深远;其重视德育与因材施教的超前教诲理念,推进了清平地区的教诲发展;孙应鳌文化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黔东南与天下的对话和互换,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和共融。
现凯里市炉山镇,仍旧保留着孙文恭祠、孔学宫三洞桥、孙应鳌墓,依稀可窥见当年清平文化的盛况。

三线文化。
凯里是用火车拉出来的城市,湘黔铁路开通后,军工电子工业迅速腾飞,一度被称誉为中国的“硅谷”“新兴电子工业城市”,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现在,城市老区已听不到机器轰鸣的声音,宇光电工厂、华联无线电厂、南丰机器厂、永华无线电仪器厂、凯旋机器厂等红砖老厂房悄悄地诉说着三线培植的故事,黔东南高新区208厂还完全保存着毛主席雕像。
湘黔铁路还在奔跑着,沿线六个鸡、桐木、加劳的村落民把农产品挑上火车,运送到凯里,新鲜的瓜果蔬菜成为凯里市民的最爱,慢火车成为村落民的“致富车”。
2024年春节,一场“村落火车上的春晚”广获好评。

苗侗康养文化。
自古便有“苗岭无闲草、侗乡多灵药”“苗侗医药、药效神奇”等说法,形成了凯里地区独特的苗侗医药养生文化。
在凯里随处可见民间的苗侗医药馆,一代代苗侗医药传承人用神奇的医术、独特的配方治病救人、延年养生,让凯里成为了一座名副实在的康养旅居之城。

赶场文化。
每到星期日,走在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凯里老街,古风古韵的街道集市,旧货店、竹器店、银饰铺、民族衣饰店、烟草市场、农贸市场、农具铺等搜罗万象,四面八方的老乡们在这里购买所需的物品、“淘”到心仪的物件。
历经沧桑的魁星阁、万寿宫已成为凯老街的标志性建筑,走进凯里老街,城市的影象在这里复苏,乡愁从一声声叫卖声中涌来。
“游凯里下司、赶百年大集”,下司赶场亦有百年历史,是凯里市各州里中最大的集市,更是不雅观察凯里屯子生活的一个窗口。
舟溪、龙场、万潮、大风洞、湾水等镇依旧沿用着古老的生肖纪日赶乡场。
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十分热衷于体验赶场这项活动,凯里公民喜好的空间和场所正成为游客乐意到访的地方。

慢品凯里苗侗珍肴,每每皆能让您醉享快意人生

美景与佳肴,两者皆不可负。
舌尖上的浓浓喷鼻香味,要从凯里酸汤、宵夜、苗家米酒、喷鼻香炉山云雾茶提及。

“凯里酸汤、喝了康健”。
在本地,自古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说法,从最初的“以酸代盐、以酸补盐”,逐步发展成为少数民族特有的烹饪技艺,通过纯天然发酵,味道酸爽、生津开胃。
现在,“凯里酸汤”已经走出了苗乡侗寨、走向天下,成为黔菜的一大招牌。
凯里红酸汤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凯里酸汤火锅底料”是全国三大特色火锅底料之一,凯里被中国烹饪协会付与“中国酸汤美食之都”称号。
到凯里旅游,酸汤鱼、酸汤牛肉、酸汤脆皮猪脚、酸汤排骨等“凯里十二道酸味”请您务必吃个遍;如果胆子够大,再尝一尝喷鼻香牛喷鼻香羊瘪、辣子鸡、血浆鸭、螺蛳鸭、稻喷鼻香鹅、虾酸牛肉、腌汤等凯里“十六锅”;饭前再来一碗清热解暑的酸汤菜,最低也是三碗米饭打底了。

“刷卡必到凯里宵夜城”。
当夜幕降临,凯里公民的夜生活悄然拉开序幕,永乐路的灯火阑珊、中博的繁盛热闹繁荣不息、美食不夜城的热闹非凡、城市之门的霓虹灯闪烁、蝴蝶谷星光点点,每一处都弥漫着令人沉醉的烟火气。
“猪小弟”的喷鼻香脆、坨坨肉的醇厚、洋芋粑的软糯、冰粉的清甜、杨梅汤的酸甜交织、烤肉串的滋滋作响、烤豆腐的金黄诱人,还有那苗王烤鱼,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若再配上凯里自产的雪花啤酒,搭配两场热血沸腾球赛,虽是人间烟火,更胜天上瑶池。

“苗家米酒喝不醉”。
凯里自古就有酿酒敬酒的习俗。
米酒甜、米酒喷鼻香,米酒醇喷鼻香飘四方。
吃了凯里酸汤,一定要配上苗家米酒,再来一场传说中的“高山流水”,阿哥芦笙悠扬、阿妹苗歌婉转,歌声与酒喷鼻香交错,在激情亲切好客中展现苗族公民把酒迎客、以酒会友的淳厚民风。

“千年茶树、百年贡茶”。
自明朝起,喷鼻香炉山茶便声名远扬。
《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凯里喷鼻香炉山云雾茶驰名京都,列为朝贡方物。
解放初期,苗族同胞曾把喷鼻香炉山云雾茶献给毛主席品尝。
喷鼻香炉山云雾茶在1994年的“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一等奖,其含锌、硒含量冠绝海内名优绿茶,具有安神醒脑、静心养性之功效,常饮此茶,孩童聪慧、老者康健。
喷鼻香炉山上的古茶树,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也守护着这份自然的赠送。

溜达凯里名胜景区,常常皆能让您纵享乡愁画卷

一座城便是一个景区,溜达其间,处处皆景,而下司古镇与苗侗风情园更是这画卷中的点睛之笔。

下司古镇。
是凯里的4A级景区,自明清起,下司商埠繁华,江南院落、徽派建筑、闽南建筑、苗侗建筑等多种建筑文化共融共荣,多民族和蔼相处,状元夏同龢从这里登上进京赶考的船,一批批马帮将货色从这里运上货船,形成了独特古镇文化、马帮文化、码头文化。
游下司古镇,体验乘船游古镇的喜悦,重现古代商品交易繁华景象,感想熏染传统和当代的交相呼应。
游下司古镇,探寻禹王宫、天后宫、广东会馆、阳明书院、孙应鳌文化馆等名馆名楼人文韵味,体验厚重的历史文化。
游下司古镇,登高下司“三岛”,太阳岛、玉轮岛交辉相映,桃花岛上经历桃花“三运”,举头便见“下司喜事”。

苗侗风情园。
“一园阅尽黔东南”说的便是苗侗风情园,是一站式体验黔东熏风情的绝佳之处。
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尽是鼓楼、风雨桥、风雨长廊、芦笙场、美人靠等极具苗侗民族元素的建筑群。
“绣里淘”非遗集市汇聚了凯里最好的绣娘,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或看或购银饰刺绣、民服蜡染,感叹民族工艺品的技艺博识。
若是走累了,可以停下来品尝酸汤、牛羊瘪等民族特色餐饮,抑或住宿园内民族特色酒店、佳构民宿。
待到篝火晚会起,大家一起跳着反排木鼓舞、芦笙舞、蹦苗迪,灯光照亮了整座凯里城。

“凯里”二字寓意深远,凯旋的光彩与故里的温情在此交汇,幸福感是城市最好的代名词。
我们有着丰富的石英砂等矿产资源,省委省政府更是大力支持凯里市打造西南地区硅基材料主要家当基地,来凯里投资正当其时。
我们也将开展“我在凯里有个家”系列活动,以苗侗医药养生、以村落庄乡愁养心,让无论是来凯投资发展、还是旅居的朋友们都能感想熏染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朋友们,高铁飞驰、飞机翱翔、高速畅通、国道便捷,成渝、两湖近在咫尺,粤港澳、长三角亦可直达。
凯里更为您准备了便捷的旅游交通做事,景区直通车、租车业务一应俱全,看“村落BA”“村落超”,到西江苗寨、镇远古城、荔波小七孔,让你的旅途无忧、省时省力,尽享自由行的乐趣。

一半山水,一半清欢,岁月静好,凯里等你。
旅居凯里,享受不一样的美好生活,激情亲切好客凯里欢迎您!

来源:凯里文旅推举官